褚遂良《家侄帖》行书,肃府本淳化阁刻本。
释文:家侄至,承法师道体安居,深以为慰耳。复闻久弃尘滓,与弥勒同龛,一食清斋,六时禅诵,得果已来,将无退转也。奉别倏尔逾卅载,即日蒙恩,遂良须尽白,即日遂良须鬓尽白。兼复近岁之间,婴兹草土,燕雀之志,触绪生悲。且以即日,蒙恩驱使,尽生报国;涂路近止,无由束带;西眺于邑,悲罔更深。因侄还州,惨塞不次。孤子褚遂良顿首和南
褚遂良(596-659),唐朝著名书法家。他的书法学王羲之、虞世南。《唐人书评》说他的字是:“字里金生,行间玉润,法则温雅,美丽多方。”他所写的《雁塔圣教序》,最有自家之法。
在此碑中,他把虞、欧法融为一体,皆波势自然。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,但用笔,结字,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。
清·戴明说临褚遂良《家侄帖》
戴明说(1609-1686),河北沧州人,字道默,号岩荦,道号定园,晚年自号定圃、铁帚、行一。明代崇祯七年进士,官兵部给事中。入清后,于顺治朝起原官,1656年擢户部右侍郎,顺治十七年辞去官职。著有《定园诗集》、《定园文集》、《篆书正》、《礼记提纲广注》、《历朝诗选》、《唐诗类苑选》、《六朝诗集》、《邹鹿合编》、《定园未刻草》、《香云庵诗集》、《茅庐诗草》、《偶见录》行世。
清·王铎临褚遂良《家侄帖》
版本一:
王铎是明代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,其行草书以势取胜,为世人所瞩目。王铎的成功无疑源自于深厚的临古功力。王铎的临帖作品,有一部分忠实于原帖,主要是扇面、册页与低卷,单字大小 与所临范本也相当。王铎提倡崇古,但并不推崇形似,而要求像米芾那样解脱二王,铸造鲜明的个人风格。这一努力主要体现在他的立轴与高卷样式的临帖作品中。由于单字放大,王铎的书写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。王铎在临写其它书家的行书作品时,总是或多或少地将米芾的行书风格植入其 中。经过王铎的改造,体势上成了类似米芾的行书,显得神采焕发。由于字径的展大,又要求着相对沉着厚重的点画形象与之相适应。在小行草中过于跳荡的点画、过分精致的起笔与收笔的锋芒,在大件作品中都会损害整体上的厚重感。在小字展大的过程中,王铎似乎也从颜真卿那里找到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,用笔圆浑而体势宽博。
版本二:
绢本墨笔 1648年 202.5x51.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
至于草书,王铎深知大字、小字技法不同:『草书由篆,大草必如危峰之石, 侧悬矗插,变势奇突,与小草异。』这个不同的方法就是势的不断变动,连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。在立轴与高卷作品中,王铎有意识地在单字之间增加 连绵,以获得连贯、生动的气脉。即使原帖很少连绵的,在临作中也会大量增加引带。有时在重新换墨起笔时,王铎也会刻意与上一字的收笔连接,以取得视觉上的 连贯效果,尽管这些点画在笔势上未必连缀。一些原本字字独立的行书作品,也因为增加了连绵而有草书之意,而这正得益于张芝《冠军帖》的影响。
版本三:
草书临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
来源:书法入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