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源解说

“史”是“使”的本字;“吏”、“事”与“史”同源。史,甲骨文

(中,四方与他国毗邻、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)
(又,执、持),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,出使他国。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。简体甲骨文
将国旗“中”
简写成
,导致字形晦涩。有的简体甲骨文
则进一步将国旗“中”
简化成
。繁体金文
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。简体金文
、篆文
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。当“史”的动词本义“出使”消失后,篆文
加“人”
(受派遣官员)另造“使”代替,强调外交官员的职责。

造字本义:动词,外交官手持旌节护照,奉命与邻国谈判,记录划定的国界,完成传之后世的文件。隶化后楷书
将篆文字形中的“人”
写成“单人旁”
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吏”
写成
。作为动词“外交官出国谈判”时,古籍多以“使”代替“史”。
字形演变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

汉 · 曹全碑

汉 · 华山庙碑

汉 · 华山庙碑

汉 · 钟繇 · 荐季直表

汉 · 钟繇 · 力命表

汉 · 钟繇 · 墓田丙舍帖


晋 · 王献之 · 参军帖

晋 · 王献之 · 天宝帖

晋 · 王羲之 · 其书帖

晋 · 王羲之 · 使书帖

晋 · 王献之 · 玄度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