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源解说

“方”是“放”的本字。方,甲骨文

()
(),表示……。在人
的头顶加一横指事符号
,表示将罪犯的头发剔光,并在脸上烙印或刺字,流放远疆,使其永生不得回返;在人
的颈部加(刺状)
,表示披戴木枷。金文的“方”
将枷形
简写成一横。当“方”的“流放”本义消失后,金文
再加“攴”
(持械击打、惩戒)另造“放”代替。
造字本义:动词,在罪犯脸上烙印或刺字,将其驱逐到生活条件恶劣的远疆地区。篆文
承续金文字形。隶书
将篆文字形中的
写成
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攴”
写成“反文旁”
。
字形演变

周 · 九年卫鼎

晋 · 爨宝子碑

晋 · 王羲之 · 乐毅论

晋 · 王羲之 · 乐毅论

明 · 董其昌 · 乐毅论

明 · 董其昌 · 乐毅论

唐 · 国诠 · 善见律

唐 · 欧阳询 · 兰亭记

元 · 赵孟頫 · 仇锷墓志铭

唐 · 陆柬之 · 文赋

唐 · 陆柬之 · 文赋

晋 · 王羲之 · 一朝帖

晋 · 王羲之 · 阮公帖

晋 · 王羲之 · 百姓帖
